日前,深圳市龍崗區與高德地圖攜手打造的“空中高德”時空底座正式發布,標志著全國首個覆蓋全業務場景的低空經濟示范區——“空中高德”龍崗項目完成從概念到運營的跨越,將正式啟航。
業內專家指出,這一創新項目不僅是對國家低空經濟戰略布局的落地實踐,更為破解行業技術難題、邁向商業化運營提供了新思路,助力中國低空經濟從“能飛”走向“飛得穩、飛得廣”,為全國貢獻了一個可運營、可持續、可復制的“樣板間”。
空地一體時空數字底座上線
破解低空技術難題
在低空經濟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如何讓其“飛得穩”離不開底層技術的創新突破。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技術挑戰主要集中在低空飛行的航空器技術和空域運營技術等,仍未建立較為完善、統一的低空運營體系。
“空中高德”作為高德地圖推出的全域城市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旨在構建空地一體的時空數字底座。
“形象地說,‘空中高德’包羅了深圳龍崗區地面交通、低空空域、飛行線路等全域立體交通信息,如同一張空中的‘活地圖’,面向公眾、企業和政府提供智能化、一體化服務,賦能低空場景的科技創新與商業化落地,最終形成可持續的運營閉環。”高德地圖副總裁董振寧表示。
將原本不可見的空域轉化為可規劃、可調度的航線資源,讓低空飛行器流量調度可控可管,低空真正“活”起來的背后離不開“空中地圖”的技術底座支持。
“此次發布的‘空中高德’時空數字底座,即是基于海量實時低空數據和地面基礎數據所打造的,其通過引入空間建模與AI深度學習技術,可顯著降低數據生成成本,并實現全域數據天級更新。”“空中高德”項目總架構師劉曉捷表示,時空底座還可實現孿生地圖化管理、空中路徑規劃、空域事件發布管理、空間碰撞預警提醒等核心功能。
“空中高德”龍崗項目并非簡單的“規劃圖”,而是真正依托于時空底座技術,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可運營、可管理的現實路徑。
創新聚合服務模式
打通商業應用“最后一公里”
產業基金落地、相關企業增加、應用場景擴容……自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如今地方積極出臺相關支持政策,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增長加速,仍是多方競逐的熱門賽道。
據中國民航局預測,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2025年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目前,低空經濟產業正在逐步走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場景加速落地階段,低空運營服務市場尚未成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仍在積極尋求穩定的應用新賽道、商業新模式。
劉曉捷指出,低空經濟發展需要技術、產業、生態模式的體系化解題,此次創新項目的“生態”維度,正是破解商業閉環難題的關鍵。
而“空中高德”的核心突破,就在于搭建了“聚合服務”的平臺模式,為眾多企業提供了商業應用的“指南針”。
作為“空中高德”運營方,深圳市灣東低空產業促進有限公司負責人魏娜介紹了以飛服中心、運營中心、能力中心為核心的低空服務模式。
“‘空中高德’飛服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為企業提供規劃航線、申報材料等方面的智能輔助。”魏娜表示,運營中心則為采購需求方和飛行服務商搭建了一個透明高效的平臺,提供更多應用場景,為雙方精準對接彼此的“心儀伙伴”,讓企業“飛得更多”。
此外,能力中心則能幫助企業降低研發成本,讓企業“飛得更好”。
“能力中心相當于一個眾創平臺,它已經具備基礎的必要的功能,企業無須再自建平臺,在能力中心上即可按照自身的業務需求免費做二次開發,滿足其個性化的業務需求。”魏娜說。
串珠成“鏈”
構建低空經濟產業新生態
低空經濟產業鏈條長、參與方眾多,要實現產業的蓬勃發展,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至關重要。“空中高德”項目的價值不止于商業化場景的探索突破,更有助于構建繁榮的產業生態,憑借自身平臺優勢,通過產業基金、產業園等方式將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緊密串聯起來。
據了解,目前龍崗區與高德合作產業基金已成功落地,并吸引了10余家低空生態企業聚集,共同開展技術研發與適配工作。此次發布會上,龍崗區產服集團與深圳市行安出行信息有限公司等6家高德系生態企業正式簽訂入園協議,再次為龍崗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嶄新動能。
放眼全國,低空產業鏈上各方紛紛建立起產業聯盟、聯合體等合作機制,致力于形成產業合力,加速落地實踐。
當前,北京、上海、常州等15個城市已宣布聯合共建低空經濟生態圈,計劃到2025年底打造100個示范項目。從農林植保、電力巡檢,到物流配送、空中游覽,應用場景探索加快。
“‘空中高德’在龍崗的正式運營,是一個重要里程碑。高德將以低空經濟運營為樞紐,促進形成新質生產力;以平臺為聚合,為產業生態引流賦能;以技術為基礎,持續夯實和優化低空經濟數字化底座。”董振寧說,期待未來有更多優秀企業共搭平臺、共建生態,打造全國乃至全球的低空經濟整體解決方案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