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晨曦 于志力
走進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調度指揮中心,屏幕上一組組滾動的數字令人振奮——貨運列車周轉時間同比壓縮1%,旅速同比提升6%,開行跨省班列同比增長83.7%,鐵路貨物發送量、周轉量綜合交通占比超全國平均水平1.8%、8.9%……
效率關乎服務能力,加密、提速、增噸、壓時,一條條措施激發活力;通過、解編、裝卸、機輛,一項項能力持續提升。今年以來,沈陽局集團公司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現代物流體系建設、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部署要求,持續深化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暢通高效的運輸網絡,促進區域交通運輸效能實現質的躍升。
科學調配行車資源 優化運輸網絡布局
“一組去丹東,一組去山海關,六七百名孩子分別從沈陽站、沈陽北站出發,行程緊湊有序,給我們減輕了壓力。”8月13日,研學團帶隊老師王薇欣喜地說。
沈陽局集團公司堅持向列車運行圖要市場、要效益,遵循“客內貨外、客貨分線、檢修集中、運用分散”的總體思路,推進樞紐站總圖修編,精準定位車站功能,對49趟列車進行調整,讓樞紐站客車結構更加合理。如今,前往沈大、沈丹鐵路沿線城市的旅客,可以從沈陽站出發;奔赴秦沈客專沿線城市的旅客,首選從沈陽北站乘車;前往京哈高鐵京沈段沿線城市的旅客,多聚集在沈陽南站等候乘車。明確的分工讓旅客出行更加便捷。
他們推進京哈高鐵京沈段安全標準示范線建設,同步配屬智能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按照“壓旅時、增對數、優結構、擺停站、順車次、留條件”等原則,鋪畫京哈高鐵京沈段列車運行圖,開行標桿列車56列,沿線12個市縣首次停靠標桿列車,40多個市縣邁入時速350公里的高鐵時代。
“北京到沈陽的列車運行時間壓縮至2小時30分以內,對激活沈陽文旅市場具有重要意義。”沈陽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
如今,長春至白城鐵路提速工程圓滿收官,白城至沈陽首開時速200公里的直達動車組列車,白城、松原等城市實現與全國高鐵網的互聯互通……沈陽局集團公司計劃在沈白高鐵實施高標準運營體系,開行環長春、沈陽城市群高鐵列車,讓旅客出行更便捷。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今年上半年,沈陽局集團公司累計發送旅客9945.8萬人次,同比增加237.8萬人次,創近年來新高。他們全面摸清客流底數,精準調配運能,提升“一日一圖”編制質量,在樞紐城市之間實現旅客購票“零候補”、旅客列車“零備用”。
客運增能,貨運挖潛。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原則,沈陽局集團公司完善貨物列車運行圖,在吉舒等9條線路實行貨物列車客車化開行模式,嚴格落實重點裝卸站(點)技術作業時間標準,提升貨物列車運行圖兌現率。在沈大、京哈等6條線路29個區間嚴格按運行圖、運行標尺行車,制定編組站、較大區段站“1分鐘動車、3分鐘壓紅”提效措施,平均運行時間壓縮92分鐘,運用車占用費減少1100余萬元。
聚焦擴能提質攻堅 提升運輸組織效能
烈日炎炎,車流滾滾。在通遼站,一列列“鋼鐵巨龍”緩緩駛出,為國計民生重點物資運輸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4主4輔15個支點’技術站作業分工新布局,車站能力利用率達87.2%,達到建站以來最高水平。”通遼站副站長劉立新充滿底氣地說。
山河錦繡,貨暢其流。沈陽局集團公司將提升運輸組織效能作為改革的重點,統籌研究技術站作業功能定位,形成技術站作業分工新布局,貨運組織更加暢通高效。
今年,位于西部煤炭大通道上的珠恩嘎達布其站裝運煤炭137.8萬噸、375列,同比分別增長331%和352%。
聚焦提高中蒙煤運通道能力,他們在珠珠線農乃廟至珠斯花能力限制區間采取增噸措施,開行C70E型循環車組;開通烏珠穆沁站3道到發線,提前組合萬噸重載列車;采取提速措施,鋪設區間長鋼軌,優化運行標尺,將線路允許速度由70公里每小時提升至80公里每小時,限制通過能力提高到12.5對。
沈陽局集團公司還在平齊、大鄭等9條符合條件的線路開展運行試驗,將空重混編列車提速至每小時90公里,技術速度每小時提高2公里。
“實行‘全天窗’管理后,月均維修計劃時長同比增長45%,點外作業、臨時搶修同比減少73%,運輸能力有效提升。”蘇家屯站總工程師楊光偉說。
提升運輸組織質量,就要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對運輸的影響。在以列車運行圖為基礎、日班計劃為牽動,規范施工管理,推行“全天窗”施工管理模式的“22431”普速鐵路施工管理理念指導下,沈陽局集團公司在編組站和作業繁忙區段站穩步推進“全天窗”,實現車站運輸能力利用最大化、設備檢修周期全覆蓋。
技術賦能,智慧管理。沈陽局集團公司在編組站推行技術作業過程達標系統,日(班)計劃兌現全過程自動分析預警;打造車務段區域集中運輸組織平臺,并陸續在全路推廣,生產管理更加智能高效,在作業過程中管控安全風險有了抓手。
有的放矢、精準施策,培養“全天候”司機、調整列檢作業布局、加強CTC系統建設和G網改造……強有力的舉措,為運輸效能提升注入強勁動力。
構建“局站企”協同體 創新運輸服務模式
“鐵路為我們新造了135輛卷鋼特種車,有效提升了卷鋼裝車質量和效率。”得知蘇家屯車輛段修竣車輛選編成組,準備駛往鞍鋼集團,該局集團公司物流部經理喬立峰高興地說。
沈陽局集團公司創新運輸服務模式,與鞍鋼集團共同研究制訂《一體化運輸組織模式規劃方案》,明確58項具體工作任務要求,推動“局站一體化”向“局站企一體化”轉型升級。如今,雙方共享路企現車和全流程技術作業環節,按一個日(班)計劃組織生產,共同鋪畫“局站企一體化技術作業圖表”。承擔鞍鋼集團成品鋼材等產品輸出任務的靈山站日(班)計劃兌現率日均98%,階段計劃兌現率達到100%。
“現在,信息融通、合署辦公、一體作業,從接入、解體、卸車到配空、裝車、交出,各環節都有計劃、有考核,貨流、車流、列流有序銜接、快速周轉,效率效益全面顯現,實現了互利共贏。”喬立峰語氣欣喜。
目前,“鞍鋼模式”已在本鋼集團、通鋼集團等30余家企業復刻,為大客戶提供了更加穩定的物流鏈供應鏈。
以運輸服務改革為抓手,沈陽局集團公司向市場要活力要效益,拓展新興產業,彌補貨源缺口;大力發展海鐵聯運、多式聯運,探索實施“一箱制”“一單制”,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堅持優化鐵路物流價格體系,豐富物流產品譜系;推動“運費貸”等物流金融服務提質擴容,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
截至目前,遼寧鐵路貨物周轉量同比增長2.2%,開行金港至興隆山等直達快運列車121列、鎮賚至鲅魚圈等普快貨運班列28列,開行數量均創歷史最高水平。
“人暢其行、物暢其流、安全優質、人民滿意”的客貨運輸新模式,正成為沈陽局集團公司助力東北全面振興、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時代新篇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