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全國生態日。2005年的這一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安吉縣余村考察,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20年間,“兩山”理念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引領新時代中國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本報今起推出“山水間的財富密碼”系列報道,為讀者展現“兩山”理念在神州大地的生動實踐,講述一個又一個生態與民生協同發展的故事。
森林是集水庫、糧庫、錢庫、碳庫于一身的大寶庫。要樹立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的理念,在保護的前提下讓老百姓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增加收入。
——習近平
晨霧如紗,漫過張廣才嶺起伏的層層林海。
護林員肩章沾著露水,腳踩潮濕苔蘚……在黑龍江省龍江森工集團方正林業局石河林場的山道上,副場長商成群開始了一天的巡護。腳下這條蜿蜒山路,20年前被運木卡車碾出深溝,如今成了狍子踏出的生態走廊。
“過去是油鋸一響,木倒山傷;現在是揣著記錄本巡山,就盼著它們躥高幾寸。”這位曾經赫赫有名的“伐木能手”,彎腰把碎枝輕攏至樹根下?!耙豢眉t松成材,要穩穩當當長上五六十年,風吹雨打都扛過來了?!鄙坛扇捍植诘氖种笓徇^身旁樹樁裸露的年輪,聲音低沉下去,“可放倒它,頂多半小時……現在回頭想想,老心疼了?!?/p>
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特別是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以來,商成群與林木的關系徹底翻轉。他帶領著管護隊員,丈量并守護著這里的廣袤林地。冬日,朔風如刀,他們爬冰臥雪,追蹤盜伐者模糊的足跡,睫毛結滿冰霜;盛夏,林間悶熱如蒸籠,成群的蚊蠓揮之不去,隔著厚厚的長衣都能叮透。37本厚厚的巡護日記,密密麻麻記錄著日期、天氣、路線,更寫滿了與盜采盜獵者周旋的驚險、發現紫貂幼崽時屏住的呼吸、察覺紅松年增粗1.2厘米時的欣慰……
身份轉變,帶來的還有可喜收入:從伐木工月薪不足兩千元,到護林員穩穩揣著月入近五千元的工資卡,林場還繳齊了“五險一金”?!耙郧翱硺洌娇吃礁F;現在看樹,越看越富?!笨粗涗洷旧现鹉暝黾拥摹搬笞盂欅E”“野鹿活動區”標注,商成群笑容舒展,“林子空了,心也空,只有林子越來越密實,日子才能越過越有奔頭!這才是老祖宗講的‘靠山吃山’,得會‘吃’才行!”
日頭漸高,暑氣升騰。距離石河林場十幾里的另一片山坡上,呂興錄的身影在綠意盎然的五味子園里穿梭。作為土生土長的林場人,呂興錄目睹過木材經濟難以為繼的光景。一次偶然,他意識到林場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黑土攥得出油、山泉捧著能喝、日均7小時光照,正是種植珍貴藥材五味子的理想之地。
說干就干!呂興錄四處求學,參加線上培訓、拜訪專家,終于掌握了種植技術。承包5畝林地后,他像照顧孩子般精心侍弄,施肥、澆水、修剪枝葉,日日泡在園中?!皠摌I第一年慘淡得像場噩夢。”呂興錄回憶,苗子蔫黃,畝產不到300斤。他索性卷鋪蓋住進窩棚,半夜打手電觀察露水凝結規律。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藤架掛果密得層層疊疊,畝產1500斤的紅果壓彎竹架,收購商搶著在田頭點鈔。
“之前做夢也想不到,這滿山的綠葉子能變成‘金串串’!”呂興錄感慨道。更可貴的是,他毫無保留地將技術傳授給鄉親們,組織統一采購農資、技術指導和產品銷售,帶動林場及周邊20多戶村民加入,形成連片種植基地。藥企的卡車直接開進林場。“生態好了,土地就慷慨!”他擦著汗說。
正午時分,鴛鴦峰景區的玻璃棧道折射著炫目光斑。山腳下“福祿祥酒店”的院子里,老板楊波將冰鎮的山野茶遞給剛下山的游客:“來來來,嘗嘗咱們林區的寶貝,比飲料還好喝!”7間客房早已住滿,后院臨時支起的帳篷里,孩子們正玩得起勁兒。
“20年前?那時可吵了!”望著村口停車場排起長龍的旅游大巴,楊波的思緒回到從前,緩緩說道,“拉木頭的大卡車,轟隆隆一天到晚不停,震得窗戶嗡嗡響,空氣里飄的都是鋸末灰。哪像今天,鳥叫都比車喇叭響呢!”
林業轉型,也有過陣痛。初期,這里曾陷入“守著好資源,過著窮日子”的困境。如何破局?當地干部群眾選擇主動出擊!林業局著力發展生態旅游并出臺扶持政策,如今形成了以鴛鴦峰景區為代表,以漂流、森林康養為特色的森林生態旅游格局,還開發了多條研學線路。
楊波果斷抓住機遇,在旅游公司指導下,他將自家200平方米的房屋改造成集餐飲住宿為一體的農家樂。
為在眾多農家樂中脫穎而出,楊波在“特色”上下足功夫,深挖“山野靈魂”:懸掛木質裝飾、手繪林區風景,讓游客沉浸于山野氛圍……食材更具核心競爭力,他在院中開辟小菜園種植時令蔬菜,散養家禽。招牌菜有鐵鍋燉山雞、涼拌山野菜、清蒸河魚等,食材都是當天采摘、宰殺,新鮮地道。“我們的菜純天然、無污染,游客吃著放心,特別喜歡!”楊波的語氣里透著創業者特有的自豪。
楊波還深挖民俗文化,節假日邀請民間藝人表演扭秧歌、唱山歌。在他的用心經營下,福祿祥酒店去年暑期收入超15萬元,抵過去伐木5年的積蓄。影響更深遠的,則是鏈條延伸:村民的山野菜、土雞蛋,通過農家樂走向全省乃至全國,生態紅利如漣漪般擴散。
“伐木生產時期,森林覆蓋率哪有現在這么高?生物多樣性保護哪有這么好?說起來,我們護的是林是山,可大家心里明白,自己護的是未來。”臨近傍晚,商成群結束巡護走向林緣。此刻,山下燈火次第亮起,中藥產業園的提取罐仍在運轉,農家樂院落的燈籠隨風輕搖……年產值1.2億元的中藥產業、30萬人次的生態旅游,熱騰騰的數據,如同大地脈搏,蓬勃跳動。
20年光陰流轉,油鋸轟鳴化作山鳥啼鳴,斧鑿傷痕早已被新綠覆蓋。從“砍樹人”到“看樹人”,從“賣木頭”到“賣風景”,方正林區林木的年輪鐫刻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當啟明星升上鴛鴦峰巔,一群守護青山的人又要開始新一天的工作,他們知道陽光將再次灑滿這片生生不息的林地,照亮甜如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