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高鐵并行的視頻引發了不少網友的關注和熱議。畫面中顯示,從廣州南開往宜賓西的G3718次和諧號動車組列車,從被香港西九龍開往南寧東的G418次智能復興號動車組列追上,齊頭并進了十幾分鐘!場面震撼,仿佛“速度與激情”中的電影情節照進現實。
“競速”背后的高鐵運力提升,調度精準保高效通行。據了解,國鐵廣州局管內有322個車站和11884公里線路,今年暑運期間增加了列車開行密度,加開了144列臨時旅客列車,預計發送旅客1.33億人次,日均計劃開行旅客列車3166列,比去年同期增長了9.1%。其中這兩列動車組列車時速相當,經過的并行線路又比較長,巧合下就出現了這樣“并駕齊驅”的場面。不少網友看到此場景后戲稱:“交警管不管?”事實上,在客流高峰時段,廣州南站同一方向兩列高鐵的發車時間最短僅間隔4分鐘。在這背后,既是鐵路調度系統的精準計算,確保列車運行時間的精準性和運行效率的高效性,又能嚴格保障列車間安全間距,讓高鐵運力得到最大化發揮。
“競速”背后的時空距離縮短,助力城市互動與便捷。從前,“綠皮車”是鐵道線的主角,運行速度每小時僅60公里左右,不僅是買票難,上車難、路程遠、時間長,夏天降溫靠風扇,冬天取暖靠煤炭。并且為了應對客流高峰時段,鐵路一度出現“以棚代客”的“悶罐車”,讓坐火車變成了一場考驗體能和意志的試煉。而今,大部隊擠“綠皮車”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交通發展進一步壓縮各區域間的時空距離,密切城市間的聯系,讓人們的出行更加高效便捷。以滬昆高鐵杭長段提速為例,時速350公里的高鐵,杭州至南昌、長沙最快1小時58分、3小時12分可達,較之前壓縮15分、23分,使城市之間的通勤時間大幅縮短。人們的出行時間成本降低,生活半徑擴大,城市間的交流互動變得更加頻繁,探親訪友、商務出行等活動都更加輕松。
“競速”背后的時代脈動,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早在2016年至2019年期間,即便珠三角地區城際鐵路的通車給沿線居民提供多一種穩定、安全、較為快捷經濟的出行方式,但是很多與地方發展需求上的不匹配,也導致存在著許多令人詬病的地方,包括了停站沒有規律,在佛肇、穗莞深城際的運營當中,對列車時刻表觀察不難發現,全天列車的停站是沒有一個固定規律的;出行沒有效率,在莞惠城際的運營當中,全天列車都是以“站站停”的模式運營,對一些長途出行的乘客較不友好。再來看如今的珠三角,不僅充滿經濟活力,而且隨著鐵路網漸次鋪開,“軌道上的大灣區”已初具雛形,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正在從愿景變為現實。公交化運營的城際鐵路,讓大灣區的市民實現“跨市如跨區”?,F如今高鐵形成了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這不僅激活了旅游消費潛能,帶動了旅游、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更促進了城市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為城市群的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當看到兩列高鐵在軌道上齊頭并進時,不僅僅是讓我們看到這一次偶然的相遇,更是讓我們看到中國鐵路交通事業蓬勃發展的生動縮影。眺望未來,中國將繼續以高鐵為紐帶,推動高水平高質量開放式合作,讓“中國速度”惠及世界,而我們將見證這個"陸地飛行"時代帶來的無限可能,還能看到更多令人驚嘆的高鐵奇觀?。ǘ沃莻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