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青島市即墨區的青島卓英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趕制一批聚氨酯材料訂單。“我們依靠自主研發,建成國內先進的聚氨酯泡棉生產線,并開發出高性價比的國產高密度聚氨酯產品,打破了國外企業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青島卓英社董事長王恩輝介紹。
成立于2005年的青島卓英社,是一家專業從事背光模組光學材料、電磁材料、高分子材料、LED面光源、汽車電子及其他光電產品研發制造的企業,目前已與國內外300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從初創時一家僅有3人的小作坊,發展成擁有80條產品線、98項各類專利、899名員工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王恩輝總結說,“企業的生命力來自不斷科技創新”。
從零起步
1997年,中國家電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國內市場需要進口大量電子元件。看準這一機遇,王恩輝毅然辭掉山東萊陽絹紡廠車間主任職務,到珠海、深圳從事電子元件進口貿易,一干就是8年。
2005年12月,王恩輝在租借的一座舊廠房門前掛上“青島卓英社科技有限公司”牌子,建成第一條產品線——復合鋁箔導電泡棉生產線。“這個產品當時在國外已經非常成熟,但實現國產,我們是首創。”王恩輝說。
生產之初,王恩輝既是生產小組長,又干著送貨員、營銷員的工作。他暗下決心:“廠房雖然低矮破舊,但是我們的志氣不能丟,一定要生產出一流產品。”公司開發出的復合鋁箔導電泡棉產品,憑借較高的性價比敲開了市場大門。
隨著電子信息產業需求升級,關鍵屏蔽材料需求呈現“量增+尺擴”雙重趨勢,公司原有“一模一穴”的加工模式產能有限,產品尺寸滿足不了市場對更大尺寸導電泡棉產品的需求。王恩輝帶領技術人員開動腦筋,進行生產線改造,通過優化模具結構,創新“一模多穴”工藝,將產能提高兩三倍。3年時間,公司產品銷售額累計超過5000萬元,成為家電行業配套領域的一匹黑馬。
“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勝出。”王恩輝說,公司將“創新引領發展”作為經營理念,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新技術研發中,只要有20%的成功概率我們就立項,40%的概率就投資,達到80%的概率就可以建設量產線。”
光學膜片是液晶顯示產品的關鍵零部件,其功能在于供應充足的亮度與分布均勻的光源,使屏幕能正常顯示影像。2009年以前,海信電視的背光模組材料基本依賴進口,且價格昂貴,因此海信想要在國內尋找材料供應商。得知這一消息后,王恩輝沒有片刻遲疑,當即決定自主研發。青島卓英社與海信集團共同成立光電材料研究所,引進精密設備,建成無塵車間,合作開發顯示器背光模組產品。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生產該項材料技術含量高,試產的產品經常出現異物、臟污等情況,導致光學性能差等問題時常發生。”王恩輝說。研發團隊并未氣餒,通過改良刀模設計、優化裁切工藝、改進清潔方法等舉措,兩個月便生產出合格產品。自此,青島卓英社成為大尺寸光電材料加工企業,年產銷光學膜片4000多萬平方米。
攻克難關
聚焦關鍵核心技術不斷攻堅,是青島卓英社在創新之路上越走越遠的秘訣。
聚氨酯泡棉作為一種由發泡涂布工藝制備而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密封、緩震、防塵等優異效能,廣泛應用于電子通信、揚聲器、電路板等產品制造領域。隨著手機、平板電腦、液晶電視普及,聚氨酯泡棉產品市場需求較大,然而這項新材料技術一直被國外公司壟斷,價格高昂且供應受限。
“我們要自主研發聚氨酯泡棉產品。”在進行充分市場研判基礎上,公司將研發重心向“科技含量更高、發展前景更廣”的新材料領域轉移。為攻克這一技術難題,公司購置先進實驗儀器和生產設備,引入高端研發人才,組成聚氨酯泡棉產品研發團隊,立項攻關。
研發團隊首先面臨的是工藝難題。“聚氨酯泡棉的發泡過程對溫度、壓力、時間等參數極為敏感,稍有偏差就會導致泡棉的密度不均、氣泡過大等問題,直接影響產品性能。”青島卓英社總工程師張釗琦說。
研發團隊通過原材選型、配方設計、參數固定、留樣對比、工藝優化,對每個技術參數進行反復測試和優化,歷時半年,終于突破關鍵技術。張釗琦說,“經檢測,產品性能不亞于國外同類產品,成本下降超30%,具有交期短、可定制等優點”。
截至目前,青島卓英社建成4條聚氨酯泡棉產品線,已開發、量產超過200種規格型號產品,并獲得多項國家專利。
近年來,青島卓英社瞄準市場需求,逐步搭建起具備模切設計、光學設計、結構設計、印刷設計、拉力模擬、熱學模擬等研發和實驗能力的技術平臺,組建了一支由博士、碩士領銜的高水平研發隊伍,幾乎每兩年推出一個系列新產品,從單一生產線發展到背光模組、擴散板、高密度聚氨酯泡棉等幾十條高科技產品線。
拓展賽道
在青島地鐵2號線苗嶺路出站口,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吸引著往來乘客的目光——站口長廊的玻璃宛如靈動的“變色龍”,能依據光照強度自動調節顏色深淺:清晨,玻璃呈淡藍色;中午時分,顏色加深為深藍色,為車站內營造舒適溫度。這正是青島卓英社研發的溫致變色玻璃帶來的奇妙體驗。
“溫致變色玻璃是我們近幾年自主研發的一款高科技產品,其奧秘就在于玻璃夾層中加入了一種智慧節能膜。”項目研發負責人謝心忠介紹,這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納米材料薄膜,能敏銳感知環境溫度變化,溫度在20攝氏度以下時,膠片表現出較淺的底色;當溫度上升到70攝氏度至80攝氏度時,膠片逐漸表現出較深的底色,能屏蔽99.5%的紫外線和85%的紅外線,在避免眩光、提供冷光源的同時,不影響窗外景觀視野。
“產品的研發過程面臨很大挑戰,玻璃對透明度有嚴苛要求,使得添加功能材料極易影響透光性與均勻性,如何在實現溫致變色功能的同時保持高透明特性,成為團隊需突破的核心技術瓶頸。”謝心忠說,“歷經上百次材料篩選與配方調試,最終團隊找到一種特殊的納米材料,研制出可隨氣溫動態變色的透明復合材料。這一成果不僅為智能建筑玻璃領域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也打破了功能與透明性難以兼顧的行業痛點。”
憑借強大研發能力,青島卓英社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始終保持發展活力,走出一條“創新、積淀、再創新”的穩健發展之路。“未來,公司將進一步深挖產線自動化改造潛能,新立項重點自動化改造項目20余項,積極由制造工廠向智造工廠轉型升級。”王恩輝說。(經濟日報記者 劉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