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國際經貿合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保持較快增長,邁上萬億美元新臺階,但總體上國際競爭力仍相對不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創新提升服務貿易。當前,國際經貿發展既面臨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的風險,也面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重大機遇。我們要充分發揮服務貿易對穩外貿穩外資的作用,扎實推進服務貿易創新提升工作,持續挖掘潛力,激發服務貿易發展新動能。
創新是服務貿易發展業態模式、制度政策等的新探索、新突破,是提升服務貿易發展水平的基礎前提。提升是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目的和結果,是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成效的集中標識。
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要求落實多雙邊及區域經貿安排中服務貿易開放承諾和相關規則,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以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為基礎有序推進跨境服務貿易梯度開放;培育壯大服務貿易數字化、綠色化發展新動能,提升專業服務國際化發展能力,探索推進“保稅+服務貿易”發展;積極拓展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多雙邊和區域合作機制,進一步豐富服務貿易國際合作網絡和渠道,不斷優化開放合作環境。
提升服務貿易發展水平,要求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開放試點;實施服務貿易標準化行動計劃,提升服務貿易標準化水平;挖掘傳統服務領域增長潛力,培育新興服務領域發展新動能,擴大優質服務進口,提高服務貿易在外貿總規模中的比重;加快促進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發展,進一步提升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比;積極運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創新服務供給,縮窄傳統服務領域逆差,推動特色優勢服務出口,支持行業領軍企業提升全球范圍內配置要素資源、布局市場網絡的能力,引領帶動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提升。
創新提升服務貿易,對于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拓展外貿發展新增量,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分工從產業間分工深化為產業內分工、產品內分工,形成了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國際投資、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之間相互依存態勢明顯,服務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我國是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與3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23個自貿協定,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服務貿易往來合作。目前,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前沿技術創新和應用加速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不斷涌現,全球創新版圖、經貿結構、治理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實現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快推進服務貿易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進程,聯動發展貨物貿易、數字貿易,塑造對外貿易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夯實貿易強國建設根基。
近年來,我國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協議開放和自主開放雙輪驅動,推出一系列開放新舉措,布局建設“一試點、一示范、多基地”服務貿易發展平臺,形成豐富的制度創新成果,打開服務貿易發展新空間,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全國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已縮減至29條,單方面免簽和過境免簽政策適用國家分別擴展至46個和55個。創新提升服務貿易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路徑,未來,我國將繼續壓減外資準入、跨境服務貿易等負面清單,有序擴大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和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推動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
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國際經貿秩序受到嚴重沖擊。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迅猛發展,正改變傳統服務貿易模式,催生新型服務貿易。《黑神話:悟空》《哪吒之魔童鬧海》帶動游戲、電影等服務貿易走出去,“中國游”“中國購”持續升溫,服務貿易領域熱點、亮點不斷。今年上半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38872.6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出口16883億元,同比增長15.0%;進口21989.6億元,同比增長3.2%。把握制造業轉型升級、服務業擴能提質、國內服務消費潛力加快釋放等重要機遇,著力推動服務貿易規模增長、結構優化、效益提升、實力增強,將為我國外貿發展貢獻更大增量。
把握新機遇、應對新挑戰,必須依靠擴大開放和創新驅動,激發服務貿易發展新動能,盡快將服務貿易發展提升到一個新水平。
強化服務貿易與服務業等融通聯動發展。推動貿易與產業聯動發展,將服務貿易發展布局與服務業等有關產業規劃緊密銜接,更好發揮政策協同作用。促進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融合發展,依托綜合保稅區等開展“兩頭在外”的研發、檢測、維修、文物及文化藝術品倉儲展示等業務,支持生物醫藥、飛機、汽車、工程機械等制造業企業對外提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化、綜合性服務。推動國際貿易投資雙向互促,引導外資投向現代服務業,支持服務貿易企業參與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建設,鼓勵對外投資企業強化境內總部功能,支持投資建設海外研發中心、數據中心、營銷中心、交付中心,提升對外服務合作能力。
促進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強數字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加快發展通信、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衛星導航等領域對外貿易。鼓勵結合地方產業特色,探索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依托海南自貿港、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高層級開放平臺,加快發展國際數據服務產業、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業務等。發揮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先行先試功能,延伸做優數字平臺服務鏈條,提升數字平臺國際競爭力。發展綠色技術和綠色服務貿易,研究制定綠色服務進出口指導目錄,運用數字化方式開展有關產品溯源、檢測、認證等,推動構建綠色技術支撐體系和供應鏈,擴大有競爭力的綠色低碳技術出口,鼓勵國內急需的節能節電節水降碳、環境保護、生態治理等技術和服務進口。
優化服務貿易開放發展平臺體系建設。對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布局,完善服務貿易開放平臺,升級建設一批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結合服務貿易發展實際和區域特色,進一步完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創新服務貿易監管模式,深化服務領域對外開放,發揮全方位集成創新作用,打造一批服務貿易標桿城市。依托自貿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等,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在服務領域標準、規則等方面探索加大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對接力度,提升服務貿易開放發展水平。辦好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支持有條件的城市建設法律服務中心和國際商事仲裁中心,不斷豐富服務貿易開放平臺。
持續構建互利共贏的服務貿易合作網絡。深入實施服務貿易全球合作伙伴網絡計劃,深化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機制,優化國際布局。加強風險研判和應對,鞏固重點合作伙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加強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服務貿易合作,在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機制下擴大合作領域,不斷拓展服務貿易多雙邊和區域合作。依托多雙邊合作機制和平臺,引導發揮各地資源優勢,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服務貿易國際合作園區。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貿易投資便利化、知識產權等領域共同研究制定標準、規則和制度。推動國際陸運貿易規則制定,加強港航數字化、貿易數字化等相關標準國際合作,助力提升國際經貿合作質量和水平。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西林 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