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民間項目投資(扣除房地產開發民間投資)同比增長5.1%,實現穩定增長。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擴大有效投資”。這意味著下半年投資工作要進一步聚焦效益精準發力,通過拓展有效投資空間,推動我國民間投資持續回暖和結構優化。
政策利好提振信心
民間投資是穩增長、調結構、促就業的重要支撐力量。民間投資的活躍程度,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一個經濟體的內生動力。
受房地產開發投資下滑影響,上半年我國民間投資增速同比下降0.6%,但一些投資亮點依然可圈可點,諸如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以及計算機通信、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制造業等,都是民間投資較快增長的領域。
分行業看,上半年民間投資分化較為明顯。其中,住宿和餐飲業民間投資增長20.3%,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增長9.5%,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民間投資增長8.4%,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長6.7%。
“民間投資增速的波動,與我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進程緊密相關。”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政策仿真實驗室副主任張曉蘭表示,今年以來,隨著整治“內卷式”競爭的推進,一些低端產能正加快從市場出清,越來越多的民間資本把目標錨定在高成長賽道,由此帶來了民間投資結構上的分化。
今年以來,民間投資的政策環境持續改善。5月20日,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實施。作為我國第一部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該法開啟了以法治護航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有力提振了民企發展信心。近期,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指導意見》,從市場準入、融資、產權保護等方面提出了司法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25條意見。
不僅如此,財政、金融、產業等領域一系列政策舉措陸續出臺,協同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落地實施。相關部門推出實用管用辦法舉措,如發布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向民間資本推介總投資額超3萬億元的3200多個新項目等,助力民間投資釋放活力。
“更重要的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步伐加快,區域市場壁壘加速破除,為民間投資市場準入掃清了障礙、穩定了預期。”張曉蘭說。
“兩重”“兩新”創造機遇
在“兩重”“兩新”政策牽引下,民間投資持續向新逐綠。
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準浙江三門三期工程等5個核電項目,民企參股比例從之前最高占比10%提升到20%。核電工程歷來是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拉動力,以單臺國產百萬千瓦三代核電機組約200億元的投資力度估算,此次新核準機組的投資總額超過2000億元。
地方層面,民間投資項目清單密集開列,為民營企業拓展投資空間。以江蘇為例,今年該省由民企投資的省級重大項目有228個,比去年多了27個,計劃投資額達1500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等領域項目受到青睞。江蘇沿海發展智庫執行主任盧東祥說,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核電、風電、儲能等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投資開發,同時加大向民間資本推介優質項目的力度,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將為民企帶來更多投資機會。
民營經濟促進法專設“投資融資促進”章節,立法保障“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工程”“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為民營企業放心投、大膽投吃下了“定心丸”。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表示,為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正在加快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目前,已在核電、鐵路等領域推出了一批重大項目,還將在工業設備更新、回收循環利用領域引導并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投資建設。
8月8日,首批兩只數據中心公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南方萬國數據中心REIT和南方潤澤科技數據中心REIT分別登陸上交所和深交所。據介紹,上述兩大數據中心項目的建設運營均來自民間投資。它們的成功上市,意味著民企參與大型基建的融資壁壘已被破除。“從長遠看,此舉有助于深化新型基礎設施領域投融資機制創新,助力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拓寬,提振民間投資信心。”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所研究員邢偉表示,未來,我國REITs市場有望從數據中心進一步拓展到產業園區、倉儲物流、交通設施等領域,為民間資本提供更廣闊的投資空間。
統籌“硬投資”“軟建設”
存量政策協同發力,增量政策加快落地。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半年,將繼續從法治保障、投資激勵、政策環境、創新驅動等方面,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動力和活力。
除加快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機制外,民營企業在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投資布局,國家重大技術攻關,新技術新產品應用場景創新與建設等方面也得到更大支持,幫助民營企業更好了解“往哪投、怎么投”。
“接下來,要統籌用好各類政府投資工具,著力擴大有效益的投資,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多措并舉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促進民間投資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副所長盛磊表示,今年“兩重”建設項目清單8000億元已全部下達完畢,中央預算內投資7350億元已基本下達完畢。重點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實物工作量加快形成,為民間投資平穩增長起到了支撐作用。
“硬投資”持續發力,“軟建設”協同推進,“軟硬結合”方能更好促進民間投資挖潛力激活力。邢偉認為,后續需進一步破除市場壁壘、優化營商環境,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降低制度成本,推動建立高效良性的民間投資工作機制,讓民間資本愿投、敢投、會投。
民營企業是擴大有效投資的生力軍。專家建議,要引導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領域建設,以更大的發展空間穩定民間投資市場預期,更好發揮其在擴內需、穩增長上的促進作用。(經濟日報記者 顧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