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也去网,国产高清A在线视频,大屁股白浆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精品牛牛

感知生態之變丨山水工程繪就1.2億畝生態新畫卷

2025-08-18 20:3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馮虎)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感知生態之變丨山水工程繪就1.2億畝生態新畫卷

2025年08月18日 20:3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讓1.2億多畝土地煥發生機,下面就讓我們來感知這場生態之變。

烏梁素海被譽為“黃河之腎”,是北方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

這段時間,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正忙著對烏梁素海水體進行例行采樣和分析。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張列宇: 湖水應該已經到了1.5米到1.6米的透明度了,水就非常清澈了。烏梁素海現在生態系統在逐漸恢復。

但十多年前,這片水域卻一度危機四伏,八萬畝湖面被黃苔覆蓋,鳥類和魚類大面積死亡。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啟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覆蓋超1.2億畝土地,烏梁素海流域也被納入其中,這里迎來系統性轉折。

在三維地理信息的視角下,我們看到,烏梁素海流域兼具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復雜生態要素,形成互聯共生的生態體系。

黃河水通過總干渠和十三條干渠引入河套平原1100萬畝農田,十二條干溝則將灌溉后的農田排水匯入烏梁素海。曾經,水中攜帶大量化肥、農藥殘留都注入湖中。而如今,精準高效的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已覆蓋河套灌區近40%的面積。

科研團隊連續多年采集水樣,加入反應試劑后發現,從2011年到2025年,烏梁素海的氨氮濃度下降了60%,磷含量下降了70%。

變化不止于水、田、湖,十年間,在烏梁素海流域的烏蘭布和沙漠邊緣,118萬畝植被蔚然成林,每年攔下25萬噸風沙;烏拉山及周邊的1100多個礦坑“傷疤”被填平,鎖住流失的水土;烏拉特草原人工增綠6萬畝,成為天然的泥沙“防火墻”。

像這樣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目前在全國高原生態屏障區、流域重點生態區廣泛展開。

賀蘭山東麓,146平方公里礦山等受損土地逐步恢復自然本貌。巢湖流域十八聯圩濕地,昔日魚塘變身觀鳥生態島。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正在廣袤大地上重塑生態新版圖,為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留下山清水秀的綠色空間。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