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8日訊(記者宋雅靜)今日,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團)四川有限公司發布“2025中國活力街道研究”成果,揭曉“2025活力街道500強暨中部100強、西部100強”榜單。該研究通過多維度指標體系全面評估我國街道發展活力,為基層治理與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四維度構建評價體系 聚焦街道發展核心動能
本次活力街道評價體系圍繞經濟活力、創新活力、消費活力、服務能力四大一級維度展開,下設14個二級指標,以科學、合理、全面地衡量街道發展水平。研究立足新時代街道功能特點與高質量發展內涵,通過定量化評估手段,精準捕捉街道在經濟脈動、市場服務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
研究機構指出,街道作為城市發展與治理的基礎單元,既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關鍵樞紐,也是感知經濟社會動態的“前沿哨所”。在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街道在激發微觀活力、維護社會穩定、提升城市品質等方面的作用愈發突出。
四大趨勢顯現 街道發展進入功能重構新階段
研究揭示,當前我國街道發展呈現四大鮮明趨勢:
一是梯度分化催生多層次功能圖譜,街道因資源稟賦與定位差異形成多樣化發展路徑;
二是需求裂變推動服務生態升級,居民與市場主體需求多元化倒逼服務供給創新;
三是戰略聚合驅動空間融合演進,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加速融合發展;
四是“數智”融合重構基層治理邏輯,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入基層治理全流程。
四大發展建議 助力街道高質量發展破局
針對街道發展面臨的區域能級分化、服務供需錯配等問題,研究機構提出四大發展建議:
構建差異化發展體系,明確城鎮服務型、產業功能型、城鄉融合型等街道分類發展路徑,強化政策精準適配;
構建全域響應服務生態,建立“需求感知—彈性供給—效能約束”機制,以“菜單式”服務滿足復合型需求;
實施空間價值再生策略,推動“產城人文景”多元價值聚合,創新存量用地開發與收益共享機制;
打造數字治理賦能底座,探索建設街道級數字孿生平臺,通過數據歸集與風險預警提升治理效能,實現數字化驅動治理質變。
此次榜單發布為各地街道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參考范式,助力基層單元在城市治理與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