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也去网,国产高清A在线视频,大屁股白浆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精品牛牛

沙漠來了“新居民”:把“不可能”變成“了不起”

2025-08-14 09:20 來源:天山網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何欣)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沙漠來了“新居民”:把“不可能”變成“了不起”

2025年08月14日 09:20   來源:天山網   

我們都知道塔克拉瑪干沙漠變美了、變綠了,再也不是以前那個荒涼的沙漠了!

我們也知道新疆沙漠里常見的是梭梭、是紅柳,還有羅布麻。

現如今,沙漠里又來了許多“新居民”,他們和“老朋友”一起扎根、生長、綻放,讓“不可能”變成“了不起”。

沙漠,真的能“長出”希望。

“老朋友”不斷刷新“成績”

紅 柳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吐爾洪江·買提塞地種植了500畝紅柳和梭梭。他家住在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策勒鄉托帕艾日克村,距離世界第二大沙漠只有15公里。2023年起,他開始在沙漠戈壁種植紅柳和梭梭,打井滴灌,這些植物的成活率達90%。它們既可防風固沙,也可為他帶來可觀的收入。

“有樹的地方沒有災難”“折斷一棵樹要種十棵樹”……這里的人們用這些諺語來表達植樹造林的心聲。

新疆勞動者丨爸爸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種紅柳

棗 樹

在策勒縣策勒鄉阿日希村,棗花盛開的地方,16年前是一望無際的沙丘。

74歲的老人李鵬2009年退休,從烏魯木齊來到阿日希村,成立公司,帶著員工治沙種棗。

16年的堅持,種植了80萬株棗樹,15萬余株杏樹、梨樹等經濟樹種,3000畝沙丘由此變成綠洲,其中2500畝成為生態果園。

公司也漸漸發展成為集紅棗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企業。阿日希村由貧困村變為遠近聞名的紅棗村,全村人均年收入從2009年的2173元增至2024年的2萬多元。

肉 蓯 蓉

且末縣退役老兵萬畝生態治沙基地,一棵棵梭梭連片成林,迎風而立。梭梭旁,是花開變干后的肉蓯蓉。

肉蓯蓉被譽為“沙漠人參”,是一種寄生在沙漠植物梭梭根部的珍貴植物,主要生長于新疆、內蒙古等干旱地區。

7年來,老兵治沙隊籌集資金2400余萬元,接種了8300畝肉蓯蓉。去年收獲了650噸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肉蓯蓉,今年肉蓯蓉也長勢不錯。

于田縣肉蓯蓉產量已達到4萬噸,占全國產量的85%。

上圖為肉蓯蓉開花(受訪者供圖);下圖為肉蓯蓉開花變干后(攝于2025年6月13日),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羅 布 麻

尉犁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東北緣,縣域內有160萬畝野生羅布麻。羅布麻根系發達,耐旱 、耐鹽堿,生命力頑強,能有效固定土壤;且渾身是寶,葉子可制作羅布麻茶,花朵可釀蜜,纖維可織布制衣,莖稈可制作板材,兼具生態與經濟價值。

近幾年,塔里木河兩岸,尉犁縣通過生態修復種下的14萬畝羅布麻已織就一條綠色長廊。

尉犁縣圍繞羅布麻纖維、茶蜜、妝護、板材等應用方向,已吸引20余家企業前來投資合作,開發羅布麻系列產品50余種。

在尉犁縣電商直播基地,相關羅布麻產品,單場直播最高銷售額達萬元。

“新居民”源源不斷“定居”

小 麥

7月,塔克拉瑪干沙漠里一片豐收景象,由沙漠改造而來的新糧田,正迎來它的第一次大規模小麥收割季。

且末縣自去年沙漠里試種小麥成功后,今年又新種了1萬余畝。

種植戶劉勇今年首次在沙漠里種植了2600畝小麥,局部畝產在500公斤以上,平均產量在360公斤。

水 稻

中國農業科學院在和田建設萬畝現代化溫室大棚,種植水稻。不僅一畝地當三畝地用,而且一年能種5茬,畝產量達到5000公斤,生育期減了一半兒,60天就能收水稻。

早在2018年,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岳普湖縣開辟了向大漠要耕地的試驗田。當年試驗田畝產549公斤,遠超科研團隊畝產200公斤的預期。

2024年,和田縣水稻種植面積達1.8萬畝,畝產超500公斤,農業機械化率達到80%。

開 心 果 苗

今年4月,在于田縣,隨著新疆絲路果寶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啟動大規模種植工程,40余萬株從喀什、和田引進以及本地精心培育的優質開心果苗,在科技護航下順利“安家”沙海。

開心果需六年才能進入結果期,公司早已規劃“以短養長”的產業布局。目前開心果株距3米、行距6米,這個空間正好適合套種玫瑰花。玫瑰耐旱、喜光照,和開心果生長需求互補,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通過鮮花采摘帶來短期收益。

再過幾年,這里不僅會成為年產萬噸開心果的產業基地,更將是一片綿延十余公里的綠洲。

沙 漠 玫 瑰

距離于田縣城15公里的阿熱勒鄉也臺克孜勒村(七仙女村),以種植沙漠玫瑰聞名。村里已建成集玫瑰種植、采摘、收購、觀光旅游于一體的“七仙女玫瑰園”。目前于田縣種植玫瑰接近8萬畝,玫瑰花茶、玫瑰精油等各式加工產品層出不窮。

螃 蟹、魚 蝦

麥蓋提縣引入葉爾羌河水,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建成澳洲龍蝦養殖基地,單只龍蝦重130克。

和田縣英艾日克鄉托勒干吉村水產養殖基地的螃蟹、羅氏沼蝦、小龍蝦、黑魚、甲魚等十余種水產品,正源源不斷“游”向全國市場

……

在沙漠里養海鮮,不僅能養活,更能養得好。

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新疆水產品產量達19.65萬噸,同比增長6.8%。

珍 珠

坐落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且末縣時時鮮水產有限公司海鮮養殖基地,海鮮養殖池在陽光的照射下銀光閃爍,魚兒不時悠然游過。

新疆沙漠戈壁產的珍珠,在色澤和形狀方面媲美廣西北海以及國外一些珍珠主產區的珍珠。這里的珍珠純天然且無污染,無論是用于中藥材制作,還是當作首飾貼身佩戴,都讓人放心,市場潛力巨大。

油 莎 豆

近日,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1.1萬畝油莎豆綠浪翻涌。這里曾經荒蕪貧瘠,如今一邊是無垠的黃,一邊是倔強的綠。

油莎豆屬于雜糧雜豆,地上莖葉是優良飼料,地下塊莖(油莎豆)可釀酒、榨油、做豆漿豆粉等,因具有耐旱、耐瘠、耐鹽堿特性,適合在沙漠地區生長。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五十四團興安鎮,10余年間,油莎豆種植面積從2000畝增至2萬多畝。

種植戶李松英抓住互聯網帶來的機遇,成為了一名網紅。她通過抖音等平臺積極銷售油莎豆及相關產品,平均月收入達到1萬元左右。

萬物皆可種,什么都能養。

我們期待越來越多的新朋友,來到沙漠、愛上沙漠。

編輯:王昕冉

素材來源:石榴云、于田縣融媒體中心、和田縣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