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各地學子陸續收到2025年錄取通知書,農業院校的錄取通知書尤其令人大開眼界。吉林農業大學推出可食用的錄取通知書,奧秘是采用了該校李玉院士團隊研發的新型菌物紙張。南京農業大學通知書里藏著一枚“寧香粳9號”水稻種子,這是該校萬建民院士團隊從試驗田的萬份株系中選出的“尖子生”。翻開中國農業大學錄取通知書,附有學校培育的小麥、玉米和水稻種子,其中玉米種子“農大778”累計推廣約1200萬畝。
充滿科技感的錄取通知書背后,是涉農專業的報考熱度持續升溫。近年來,不少農業院校擴大了招生規模,城鎮生源與女性生源比例也有所提高。過去,人們習慣用“種地”二字代稱農業,有的人覺得學農沒必要,甚至有學生填報志愿時“談農色變”。其實農業院校的教學內容和研究方向很廣闊,既有現代科學的共性,又有農業學科的特性。今天的農業是用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武裝起來的現代農業,越來越具有技術密集的特征。在此背景下,年輕人改變了對農學的刻板印象,對報考涉農專業有了更多興趣。
農學專業的吃香,折射出農業轉型發展的時代之路,展現出鄉村產業越來越有吸引力。人們的學科選擇乃至職業選擇是經濟理性的,會有興趣愛好,有情感因素,更有現實考慮,有時代因素。現代農業延伸出了更多細分產業與全新業態,這些新賽道具備極大的發展潛力和職業前景,投身其中的人才不會被埋沒。隨著農業農村條件改善,鄉村吸引著更多人貢獻青春力量,有的投身農業科研,有的從事農技推廣,有的創辦農業企業……
農業院校自身的成長也讓人刮目相看。今年4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提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農業科研機構和研究型農業高校。事實上,近年來涉農高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經濟主戰場,從專業布局、學科設置、產學研結合等方面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很多課程融合了多學科知識,打破傳統學科壁壘,實現了農工、農理、農文等學科深度交叉融合。
在農業院校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咖啡香氣飄滿樓道,這是云南農業大學咖啡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日常場景,該專業是我國首個系統性培養咖啡全產業鏈人才的專業。中國農業大學推出動物科學(伴侶動物)專業,這是全國首個以寵物產業為核心培養方向的本科專業。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咖啡已變成很多人的剛需,咖啡主產區急需專業人才;寵物經濟更是熱門,從養護到醫療,收入相當可觀。人們發現,農業院校的專業設置越來越接地氣,尤其是瞄準就業風口、產業需要的專業。
農業不會辜負人才。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職業的賽道上就有無限可能。有網友稱,如今的農業學科學生是“六邊形戰士”,下得了田,也進得了實驗室。現代農業日益需要復合型人才,既懂技術又懂管理,既勤于思考又敢于創新。吃飯問題是頭等大事,從這個角度看,農業是永遠的朝陽產業。隨著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的推進,農業學科正從“冷板凳”變成“熱賽道”。那些藏在招生簡章里的寶藏專業,極大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企業和用人單位對農業學科學生的人文情懷、吃苦精神、實際能力也越來越認可。
當然,報考涉農專業也不意味著將來一定要從事這一行。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職業選擇高度自由,職業選擇與專業選擇不一致是常見的現象。學農的人去別的領域就業,其他學科的學生進入農業,都不奇怪。對農業來說,各行各業人才選擇跨界進入,本身就是吸引力的體現。對學生來說,無論將來是否直接從事農業,在學校里獲得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將讓人終身受益。(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