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技術員李鑫扎根涉縣十余年,從連翹種植、管理、采摘到加工,推行全鏈條標準化生產,打響涉縣連翹品牌。
扎根荒山 破解種植困局
2012年,以嶺燕趙中藥材有限公司落戶涉縣,作為首批技術骨干,李鑫踏上了這片土地。盡管涉縣擁有優質的連翹種植資源,但干旱少雨的氣候、瘠薄的土層,加上傳統粗放的種植方式,使得連翹成活率不足50%。望著山坡上稀疏的幼苗,李鑫暗下決心:“ 既然來了,就要干出個樣子!”
為突破種植瓶頸,李鑫帶領團隊開展了長達兩年的對比試驗。他們在不同季節、不同地塊反復試種,記錄土壤濕度、光照時長、施肥配比等關鍵數據。經過上百次觀察和分析,終于發現秋季種植的顯著優勢——此時土壤墑情較好,苗木有充足時間扎根,成活率可提升至90%,畝產量干貨也從不足10公斤躍升至20公斤。這項創新不僅改變了當地連翹種植的傳統認知,更為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技術攻關 突破加工瓶頸
種植問題解決后,傳統加工方式的弊端日益凸顯。土炕烘干不僅效率低下,還容易出現溫度不均、品相不佳等問題。為了找到更科學的加工方案,李鑫和團隊駐扎實驗室,他們查閱大量文獻,經過上百次設備調試和工藝優化,終于研制出自動化加工生產線。這條生產線實現了殺青、烘干、篩選全流程自動化,日產干貨可達5噸以上。該技術還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為涉縣連翹加工產業樹立了新標桿。
科學研判 精準把握采收期
連翹采收時間的選擇,直接影響著產品品質和藥效。為確定最佳采收期,李鑫團隊連續四個月,每十天采集一次樣品,對連翹果實的有效成分進行系統檢測。通過對樣品進行分析,他們發現雖然連翹果實的藥用成分在整個生長期都保持較高水平,但揮發油含量只有在7月底后才能達到藥典標準。經過反復驗證,最終確定7月底至9月上旬為最佳采收期。這一發現不僅填補了當地連翹采收標準的空白,更為保障產品質量提供了科學依據。
生態種植 探索綠色發展
在種植管理方面,李鑫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他與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合作,結合涉縣山地特點,創新提出“3不1剪”管理模式:不施肥、不打藥、不灌溉,只進行科學修剪。這種生態種植方式,既減少了生產成本,又保持了連翹的天然品質,生產出的產品符合綠色食品標準。
基地定期開展技術培訓,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以嶺燕趙中藥材有限公司連翹產業年產值突破1.5億元,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從青澀的技術員成長為產業帶頭人,李鑫用堅守和創新詮釋了新時代農業科技工作者的擔當。在李鑫和他的團隊帶動下,涉縣連翹產業正向著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的方向大步邁進,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責任編輯:郭文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