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嶺南荔枝突破“一日色變、三日味變”的自然定律,以飽滿的果肉跨越國境;當渭南“陽光玫瑰”帶著秦嶺晨露,在東南亞超市的冷鏈柜里散發清甜——中國水果出口的敘事,已跳出“量的堆砌”的舊框架,駛入“質的躍遷”的新航道。上半年的水果出口數據,正是這場轉型的生動注腳,“中國果盤”正以更立體的形象叩響全球市場的大門。
回溯歷史,中國水果曾長期徘徊在“全球供應者”的角色里,如今水果出口的底色正在重構:平谷大桃用納米保鮮紙鎖住鮮度,茂名荔枝從種植、采摘到冷鏈物流實現“毫米級”管控,出口單價大幅提升……這些變化的背后,是從“價格競爭”到“價值創造”的路徑升級。
支撐這場躍遷的,是技術突破與制度創新的協同發力。在下半年的征程中,東盟自貿區3.0版的紅利將繼續釋放,保鮮技術的普惠化將打破更多地域限制,俄羅斯、中亞等新興市場的藍海仍待開拓。但綠色壁壘的高筑、物流成本的博弈、國際競爭的加劇,也在倒逼中國的水果產業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深耕”。未來的競爭力,或許就藏在平谷大桃的保鮮紙里,藏在茂名荔枝的全鏈標準中,藏在“果園直連全球”的品牌故事里。
從“全球供應”到“價值引領”,這條路的意義已超越水果本身。這條路充滿挑戰,但當更多如“桂花香”荔枝般的高端產品走進國際市場,“水果強國”的愿景,終將在田間地頭的耕耘與全球市場的淬煉中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