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短劇出海頭部平臺陷入多起版權侵權糾紛,被指抄襲國內頭部微短劇公司原創作品。“文化出海”變“官司出海”,引發公眾對我國文化產品在海外市場上原創版權保護的擔憂。
近年來,中國微短劇憑借“短小精悍、敘事強烈”的形式走紅海外。《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顯示,微短劇在海外市場展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其中,美國市場的下載量和應用收入在海外市場中占據首位。與此同時,海外短劇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一些平臺將國內爆款劇進行“復刻+本土化處理”后,在海外平臺快速推出,不僅能降低成本,還可能提高爆款率。
這種“速戰速決”的打法,給內容原創方維權造成極大障礙。除了境內起訴取證難、立案難、跨境執法難,境外起訴又面臨法律體系不熟悉、境外訴訟周期不確定性等風險。有的短劇好不容易維權成功,但侵權劇集和平臺早已“名利雙收”,維權的實際效果無法體現。
微短劇跨境侵權,暴露出行業對內容權屬缺乏清晰認定與合規管理。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海外市場很可能變成微短劇版權主張的“泥潭”,拖累行業整體發展,甚至可能為他人掠奪我內容資源埋下伏筆。因此,版權保護應成為“內容出海”的關鍵防線。
微短劇出海,不只是內容傳播,更是中國敘事方式走向世界的實踐。近年來,我國文化出海成果斐然。無論是游戲、動畫和微短劇,還是新晉頂流LABUBU,都在快速“圈粉”世界。在這股熱潮之下,亟待明確文化產品出海版權保護辦法。一方面,推動行業自律組織出臺版權合規指南,明確劇本授權、翻譯改編、演員演繹等環節的合法邊界;另一方面,依法快速認定侵權行為責任,對違法者形成震懾,用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