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也去网,国产高清A在线视频,大屁股白浆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精品牛牛

文化“加碼” 旅游“升溫”

2025-08-18 08:49 來源:光明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魏金金)

文化“加碼” 旅游“升溫”

2025年08月18日 08:49    來源:光明日報    張士英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國式現代化·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

暑期,哈爾濱街頭熱鬧非凡,江畔涼風陣陣,中央大街上游人如織,“陽臺音樂會”的樂曲消解往來行人的暑熱,一件件制作精美的文創產品把百年老街風貌“裝”進游客的口袋。

祖國東極撫遠市,三江自然生態館的非遺工坊,赫哲族魚皮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桂榮手把手教游客制作魚皮畫。撫遠已有上千名手工藝人從事魚皮制品制作,古老的漁獵文化成為當地文旅產業新增長點。

“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重要部署。近年來,黑龍江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資源、生態資源,持續拓展文旅融合深度,優化文旅服務,建立冬季冰雪、夏季避暑旅游兩個“百日行動”的跨周期、逆周期綜合協調發展新機制,全方位推進特色文化旅游全域全季高質量發展。

日前,記者赴黑龍江各地進行了深入采訪。

重參與 冰雪體驗、非遺活動成游客“心頭好”

“你在室外露著腰,我在屋里裹著襖。”日前,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夢幻冰雪館內,晶瑩剔透的冰雕、流光溢彩的冰柱,讓來自重慶的王麗恍若置身童話世界。“我們那氣溫近40攝氏度,熱得很。而在這,裹上羽絨服看冰雕、打冰滑梯,好巴適!”她說。

徜徉夢幻冰雪館,9大主題區域,19個特色項目,將城市文化、藝術創意與冰雪科技完美融合。館里,白樺林雪谷、冰雪匠人比賽作品、亞冬會歷史記憶展、城市歐陸風情布景等景觀錯落分布,搭配大滑梯、冰上花滑游玩體驗項目,為游客帶來“冰火兩重天”的別樣清涼體驗。

今夏,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以其獨特的反季冰雪體驗成為游客的“心頭好”。

“我們立足于哈爾濱冰雪資源優勢,將地域文化與冰雪藝術深度融合。”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副部長孫澤旻表示,景區突破季節限制,不僅創新了冰雪藝術展示形式,經營思路也由過去單純景觀觀賞向多元體驗轉變,構建起集冰雪、光影、娛樂、互動、文創等多個要素于一體的游玩綜合體,全方位滿足游客需求。

黑龍江地處中國最北最東,擁有大森林、大濕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近年來,全省持續增加高品質、多場景、深體驗的文旅融合產品供給,冰雪游火爆出圈,避暑游持續升溫,更多“文旅流量”變為“消費增量”。

走進佳木斯同江市非遺數字體驗館,這座以赫哲族傳統民居“木刻楞”建筑為原型的展館不僅陳列著各式傳統手工藝品、民俗器物,更通過數字科技重構文化體驗,帶領游客開啟一段穿越千年的赫哲族文化探索之旅。6月底一開館,就吸引大批研學團隊和游客前來打卡。

“真神奇,魚皮畫竟然能通過屏幕‘活’起來!”一位來自河北的中學生在互動體驗區興奮地說。據體驗館項目總監孫昊介紹,“數字夢境”館通過全息投影、虛擬現實等技術,讓游客可“穿越”至赫哲族漁獵場景,聆聽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伊瑪堪說唱的悠揚旋律。非遺工坊館則通過現場表演、手工制作體驗、數字文化創新等形式,讓游客“看文化”,更能“參與文化”,將非遺從靜態展陳轉化為可帶走、可分享的體驗。

“旅游因文化融入而更具特色,文化通過旅游得到廣泛傳播。我們通過現代科技創新演繹傳統文化,打造一座‘會講故事的文化空間’,希望能讓古老漁獵文化以更鮮活、更立體的方式走近大眾。”孫昊表示。

作為赫哲族主要發祥地和聚居地,佳木斯市擁有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佳木斯在景區建設上加大文旅融合力度,以文化展館等作為重要依托,通過靜態展示、活態傳承、互動參與等形式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7月2日,2025黑龍江省特色文化旅游推介會在撫遠市舉行,來自全省13個市(地)的文旅推薦官紛紛“掏家底”“亮絕活”,花式推介家鄉自然生態和人文風情。會上,黑龍江省發布2025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動”核心產品,擦亮“避暑勝地·清涼龍江”夏季旅游品牌。

再創新 好演出融在熱景點 老建筑裝入新內核

“遛娃必去!”“三伏天,誰能拒絕自帶空調的天然氧吧”……從網上看到宣傳推介,甘肅游客樊女士帶著倆娃在哈爾濱玩了一圈兒,就直奔雞西市雞東縣麒麟山風景區。該景區今年新引進的綠野仙蹤沉浸式自然探索區與充滿奇幻色彩的夢幻島兩個項目,受到許多孩子和家長喜愛。

“森林里煙霧繚繞,小溪清澈見底,‘仙氣飄飄’的感覺仿佛走進電影《綠野仙蹤》里的場景。”樊女士大女兒手里拿著一個厚筆記本,翻開來,里面夾著采集到的各色樹葉,“回去我要做個植物標本冊”。

“嗚——”一聲醇厚的薩克斯破空而出,緊接著,歡快的旋律點燃了哈爾濱國際啤酒節的舞臺。臺下,游客隨著節奏搖擺。

“這是今年哈爾濱之夏音樂會配套舉辦的薩克斯大會,像這種把好演出融在熱門景點里的招兒,哈爾濱還有不少。文化提升了旅游品質,旅游為文化延展了公共服務的空間和廣度。”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藝術處處長張曉玲說。

“辦了30多屆的哈夏,今年呈現許多新特點,哪兒人多往哪兒演,把俄羅斯室內樂團請進伏爾加莊園,國際手風琴大師在廣場獻技,游客溜達著就把高雅音樂聽了。我們還舉辦各種音樂節,引來更多‘拉桿箱’觀眾。”張曉玲表示。

第37屆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同江中俄邊境文化季……今夏,黑龍江省文旅持續上新、好戲連臺,除舉辦特色文旅活動外,還推出更多沉浸式體驗、劇場演藝、街頭快閃等多元業態場景,聯動全省“周周有活動、月月有爆點”。

雨后的哈爾濱中華巴洛克街區干凈、熱鬧。在靖宇街與北頭道街交叉口,修葺一新的向陽毛皮商店格外引人注目,精美的羅馬柱頭、雕花裝飾的窗戶,很有特色。樓內,一家國潮品牌咖啡館剛開業不久,引來不少游客排隊點單。

“這座建于20世紀初的建筑,曾是哈爾濱著名商號泰來仁鞋帽貨店。”哈爾濱道外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劉偉邊走邊介紹,老道外是哈爾濱民族工商業的發源地,會館、票號、商行……鼎盛時期有4000多家商號,這里保留著中國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華巴洛克建筑群。

漫步街區,書店、旅拍、文創……百年老建筑里裝的是新內核。“今年我們著力培育新興業態,尤其加大文化創意領域布局,計劃既保留巴洛克歷史底蘊與非遺韻味的老字號傳承,又引入受年輕人青睞的特色門店。”劉偉表示。

加百業 農文旅、文體旅、醫養學綜合體建設步伐加快

盛夏的伊春,車輛行駛在公路上,與綠色撞個滿懷。一頭扎進上甘嶺溪水國家森林公園,空氣清新、鳥鳴清脆,沿著生態步道,攀上林巔,俯瞰松海,頓感神清氣爽。

浙江游客邢銘強和老伴兒來伊春旅游的第二年,決定在當地買房,成為候鳥老人。“推窗見綠,溫度清涼,山野菜、特色農品綠色健康,特別適合老年人。快嘗嘗,一早從市場買的鮮藍莓。”說話間,邢銘強抓起一把藍莓就往記者手里塞。

如今,像邢銘強一樣選擇在伊春過夏天的老人越來越多。伊春市地處小興安嶺腹地,是全國重點國有林區,有“中國林都”美譽。近年來,伊春市康養旅居行業訂單呈爆發式增長,接待了來自28個省(區、市)的眾多康養旅居老人,各康養中心房間爆滿、一床難求。

“400萬公頃浩瀚林海,森林覆蓋率達83.8%。伊春待客不用酒,捧出綠色就醉人。”伊春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王曉微快人快語,說起伊春的康養游如數家珍,“目前,全市共有252處旅游康養資源單體,有集頤養、照料、康復于一體的專業養老機構108家,還有融度假休閑、鄉村旅游、生態農業于一體的181處民居民宿,形成養游一體的多元旅游業態。”

如果說在伊春體驗的是文旅康養“套餐”,那么在北大荒集團七星農場,游客更多感受的是現代化大農業的脈動。

“自動前進、轉彎掉頭……”七星農場稻田里,一臺無人駕駛的插秧機在穿梭作業,所過之處,秧苗均勻整齊,田間上演的“科幻大片”吸引不少游客圍觀直呼,“大開眼界,種地能這么輕松”。

“我們構建‘觀、嘗、樂、享、購’5大農旅融合業態,專門開辟100畝沉浸式體驗區,游客不僅能觀看無人機械精準作業的震撼場景,零距離感受七星現代農業科技的魅力,還能卷起袖子參與趣味農事活動。”七星農場旅游公司經理楊春燕介紹。

“文旅+百業”“百業+文旅”,黑龍江加快培育農文旅、文體旅、醫養學等綜合體建設,通過融合發展、雙向加持,衍生文旅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創造文旅消費新體驗、新場景、新空間。

“高舉紅旗去戰斗,踏著鐵人腳步走……”高鐵車廂內,歌聲嘹亮。日前,由哈爾濱西站開往大慶東站的列車上,來自哈爾濱市繼紅小學校的近600名師生伴著歌聲前往大慶,開啟一場紅色研學之旅。

學生們跟隨講解員腳步,走進中四采油隊,聆聽“三老四嚴”的傳承故事;在中十六聯合站,他們體驗油氣分離工藝,挑戰采油工藝流程復原任務。整潔有序的作業區、縱橫交錯的管線、規律運轉的設備……打造出一堂生動的工業實踐課。

7月以來,大慶市已接待267個國內外研學團隊,吸引近36萬人次參與。曾響徹全國的“工業學大慶”,正通過“研學游大慶”這一沉浸式文旅IP,煥發新的魅力。

(記者 張士英)

(責任編輯:魏金金)